博士生导师

 

喻树迅
  科研经历:
  长期从事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,提出我国短季棉区划和短季棉育种目标,组织并参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培育,主持或参加育成棉花新品种19个,累计推广约2.6亿亩,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二等奖3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,对促进我国形成麦棉两熟新耕作制度起到关键作用;研究棉纤维发育和早熟棉基础理论,发起中美联合棉花基因组测序,完成雷蒙德氏棉(D基因组)、亚洲棉(A基因组)测序工作,促进棉花基础研究的发展。
  科研成果:
  2006年获农业部首届中华农业英才奖,2009年获河南省中原学者称号,201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。 主编、合著《中国短季棉育种学》、《中国棉花遗传育种学》等著作6部,发表论文140余篇,培养硕、博士研究生80余名。  1.适合麦棉两熟夏套棉花新品种---中棉所16, 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第二完成人; 2.适合麦棉两熟夏套低酚棉花新品种---中棉所20,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第一完成人; 3.生化辅助育种技术选育优质、多抗丰产系列新品种-中棉所24、27和36, 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;第一完成人;4.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建设及其应用,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第二完成人; 5.麦棉套种的高产、优质、多抗新品种中棉所45、中棉所35选育, 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,第一完成人。
  获奖成果:
  麦棉套种的高产、优质、多抗新品种中棉所45、中棉所35选育,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
  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建设及其应用,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  生化辅助育种技术选育优质、多抗丰产系列棉花新品种--中棉所24、27和36,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  适合麦棉两熟的夏套低酚棉花新品种--中棉所20,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  适合麦棉两熟夏套棉花新品种--中棉所16,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
  适宜麦棉两熟夏棉新品种--中棉所14,1991年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
  麦棉两熟夏播低酚棉新品种--中棉所18号1991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
  适合麦棉两熟的棉花新品种--中棉所10号1985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
  育成品种:
  中夏杂06(中棉所85) 豫审棉2013006
  中棉所84  豫审棉2011011
  中棉所68  豫审棉2008014
  中棉所67  新疆伊州审棉字(2007)010号
  中棉所64  国审棉2007014
  中棉所58  国审棉2006015
  中棉所56  豫审棉2006010
  中棉所50  国审棉2007013
  中棉所45  国审棉2003002
  中棉所42  豫审棉2002001
  中棉所37  (1999)津种审字第009号
  中棉所36  国审棉990007
  中棉所27  国审棉980003
  中棉所26  皖品审96100187号
  中棉所24  GS08001-1997
  中棉所20  (1996)津种审字第009号(96)冀品审字第1号
  中棉所18  (90)冀沧署农种字第6号
  中棉所16  GS08008-1990
  中棉所14  GS08003-1989
  授权专利:
  喻树迅、范术丽、宋美珍等。一种芽黄标记光敏雄性不育系的繁育方法。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 2011 1 0294545.4
  喻树迅、马启峰、范术丽等。 一种自动振荡器。实用新型专利,专利号:ZL 2011 2 0117536.3
  喻树迅、陆才瑞、范术丽等。 获得植物内含子序列扩增多态性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。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 2006 1 0089664.5
  张朝军、李付广、喻树迅等。 棉花叶柄组织培养与高分化率材料选育方法。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 2006 1 0089439.1
  喻树迅、胡根海、范术丽等。 一种棉花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。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 2006 1 0080973.6
  喻树迅、宋美珍、范术丽等。 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性状的生化标记辅助育种技术。发明专利,专利号: ZL 2003 1 0110227.3
  代表性论文:
  1. The draft genome of a diploid cotton Gossypium raimondii. Nature Genetics 44,1098-1103(2012)
  2. Study on DNA cytosine methylation of cotton(Gossypium hirsutum L.) genom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salt tolerance.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, 2010, 9(6)783- 791
  3. Analysis of DNA methylation in cotton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. Molecular Biology, 2008, 42(2)169-178
  4. Inheritance of time of flowering in upland cotton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. Plant Breeding, 2008, 127:383-390
  5. Quantitative inheritance of leaf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upland cotton.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, 2008, 146:1-9
  6. Dissection of genetic effect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(QTL) in transgenic cotton.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, 2007, 49(5):716-724
  7. Effects of salinity stress on cell divison of G. hirsutum L. J Irrigation Science, 2007, 128:9-18
  8. High-density linkage map of cultivated allotertrapoid cotton based on SSR, TRAP, SRAP and AFLP markers.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, 2007, 49(5):716-724
  9. AFLP-RGA markers in comparison with RGA and AFLP in cultivated tetraploid cotton. Crop Science, 2007, 47:180-187
  10.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cotyledon senescence in upland cotton.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, 2006, 51(9):1085-1094
  11.Biochemical genetics of shot-season cotton cultivars that express early maturity without senescence.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Formerly Acta Botanica Sinica, 2005, 47(3)334-342
  出版著作:
  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2008: 中国农业出版社,2009.07
  中国短季棉育种学: 科学出版社,2007.03
  特种棉花及其产业化: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11
  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: 中国农业出版社,2004.02